智慧城市是全球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市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并在城市治理、数据开放、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对智慧城市内涵认识不清、“城市大脑”建设滞后、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效率不高、投入机制不健全、工作合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为加快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准确把握智慧城市内涵。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本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市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准确把握智慧城市内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原则,顺应新一轮信息技术和科技革命发展浪潮,聚焦智慧政府、智慧社会、数字经济等,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夯实“城市大脑”、信息设施、网络安全三大基础保障,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二、科学集约建成“城市大脑”。依托市大数据局,将数据作为“城市大脑”的核心资源,优化公共数据采集质量,实现公共数据集中汇聚,建立健全跨部门数据共享流通机制,尽快建成科学集约 的“城市大脑”,构建城市智能运行的数字底座。以大网络大平台大系统建设为导向,紧扣“一屛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目标,依托电子政务云,加强城市管理运行系统的互联互通,形成统一的城市运行视图,推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领域跨部门系统建设,联手管理城市街道平整、交通信号、供排水、灾害预防等群众关注的热点,联手破解城市治理中的黄、赌、毒和酗酒打架、刑事治安案件等难点。聚焦社会信用、医疗健康、普惠金融等领域,推行解决方案供应商和创新产品目录,有序推进城市公共数据开放。
三、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从以政府部门管理为中心向以市民服务为中心转变,梳理优化我市各部门内部操作流程、办事及处置流程。聚焦群众使用频率高的办理事项,加快电子证照(如驾驶证、行驶证、身份证)、电子印章和电子档案应用,大力推进减环节、减证明、减时间、减跑动次数的“四减”活动,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聚焦医疗、教育、养老、文化、旅游、体育等重点领域,推动智能服务普惠应用,打造“一部手机游广安”。深化跨部门协同审批、并联审批,持续完善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擦亮“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方便市民足不出户就能远程申报办成“一件事”,着力营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
四、完善智慧城市投资机制。按照统筹规划、分期投入原则,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民参与,健全投资机制,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投入智慧城市建设。鼓励深度挖掘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为各类创新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广阔市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五、形成智慧城市建设合力。智慧城市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共同努力。要建立健全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智慧城市建设。坚持市县(市、区)协同,分工负责。在政务服务、城市运行、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设立专项工作组,由分管市领导担任召集人,牵头协调推进各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化工作,牵头做好规划制定、标准规范、项目组织、统筹评估等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分工,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各企业要按照统筹的规划、标准、进度抓好落实。广大市民要爱护信息化设施,加强信息知识学习,熟练使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 “一屛观天下”功能,积极参与 “一网管全城”的城市运行管理,形成政府、企业和市民齐抓共管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