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安市政协网站!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提案建议  —  积极培育消费新业态 大力促进消费新增长
积极培育消费新业态 大力促进消费新增长
——市政协助力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建设
作者:刘长安 来源:外宗委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8日 点击数:


“请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等单位深入分析我市在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认真研究《报告》所提建议……纵深推进渝广一体化发展。”10月下旬,市委主要领导在市政协党组报送的《关于调研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工作情况的报告》中作出批示,对市政协的调研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年来,全市上下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同城融圈等重大机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1月至8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1亿元,增长7.4%,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二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6%,排名全省第4位。为进一步促进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建设,积极培育消费新业态,大力促进消费新增长,市政协组织市商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进行专题调研,赴重庆都市圈北部的潼南区、合川区、江北区等地考察学习,召开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题审议,针对商圈整体规划不科学、消费政策配套不完善、消费供给特色不鲜明、市场营商环境不优化、消费潜力释放不充分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超前谋划,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立足广安政治、生态和区位优势,坚持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发力,集合文、旅、商、展、体等元素,在城市发展、交通规划、发展平台、教育医疗、餐饮住宿、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全域规划,配套发展。加强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缩小城乡差距,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消费服务。由政府统一规划、地方国企或大型民企投资、统一建设、分类布局、逐步引进商家、统一管理的方式,打造我市大型商圈。每个大型商圈的空间距离应超过500米,尽量各具特色,避免近距离、同质化引发恶性竞争。采取在大型商圈附近修建立体车库或地下车库、开放附近单位或小区停车位、新规划停车位等方式,增加停车位,方便消费者停车。加强充电桩安装的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既保证车主充电购物两不误,又刺激汽车消费。

注重配套,制定消费优惠措施。抓住《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7号)出台的机会,及时研究出台我市操作性、可行性强的配套措施,明确补贴发放时限,特别是汽车、家电、家装等消费品以旧换新配套措施,建立具有规范性、有效性、兼容性的消费长效机制,激发消费者以旧换新热情。探索研究住房以旧换新政策,盘活二手住房,释放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健全日常消费品或服务行业的支持措施,尤其是夜间服务业的支持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服务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信贷和融资渠道,鼓励消费者通过信贷方式购买大额商品或服务。为鼓励消费,应及时取消公共停车位收费。如果财力暂时无法保障城市管理,也要以改革的勇气,研究完善科学合理的公共停车位收费措施。对不在规定地点停放的车辆,要在告知、提醒到位之后才进行处理,切忌选择性执法。

彰显特色,保障消费供给质量。积极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打造消费新地标;认真研究重庆市民消费习惯,针对性开发特色消费产品;支持有优势的“广安品牌”升级为“四川品牌”“中国品牌”,增强消费活力。用好“香约广安”城市餐饮品牌,持续推广味美四川、天府旅游名菜评选的优秀菜品及特色小吃;做实第六届世界川菜大会川菜高质量发展种子工程,联动重庆深度挖掘川渝美食文化、开发特色菜品,打造特色美食体验区;推动“互联网+餐饮”发展,支持餐饮行业协会牵头打造餐饮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依托现有的度假地和特色小院,打造更有人情味、更有记忆点的特色餐饮、民宿精品;推出对成渝地区具有吸引力的“周末游”“节假日游”产品,带动特色生态农副产品销售。尽快补齐产品和服务供给短板,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多样性,积极培育折扣零售特色业态。

完善机制,优化消费营商环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整合公安、市场监管、商务等执法部门力量,开展联合执法,减少执法频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提高消费者维权效率。千方百计解决因城市提质改造周期长、城市管理方式方法过于死板等因素对街区业态发展的影响问题,保护商家合法权益。在坚守法律底线前提下,有温度、柔性执法,包容性支持,尽量按照下限进行罚款处理。

强化保障,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千方百计培育新质生产力,完善产供链,扩大就业范围,提高就业率,增加收入,以收入的提升促进消费能力提升。强化就业培训,增强消费者的就业竞争能力,确保消费者有稳定的收入,能持久消费。建立健全养老、医疗、失业、教育等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后顾之忧,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统筹推进全市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加强基层社会治安治理,为消费者提供平安稳定的治安环境,让消费者安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