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安市政协网站!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协艺苑  —  难忘故乡的石桥
难忘故乡的石桥
作者:刘长安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0日 点击数:


打我记事起,每年的正月初二,都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仪式,我们这些散居各地的晚辈,都会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到前锋区观塘镇梨子滩老家给外婆和舅舅拜年。

每次从华蓥市永兴镇街上去,都会经过一座石桥,因为非常平坦,当地人都亲切地称之为平桥。说它是桥,仅仅因为能帮助行人过河,桥面由10块数吨重的巨石分成两排搭建,宽度刚好可以容纳两人并排而行,真正是名副其实的“人行桥”。它虽然没有赵州桥的牢固,也没有兰州黄河大桥的雄伟,更没有大连滨海大桥的美丽,甚至连小孩走在桥上,都会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胆怯,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掉进翻着浪花、滚滚流淌的河水中,但它却静静地、稳稳地躺在那里,任由河水经年的冲刷和侵蚀,任由行人若轻若重的践踏和蹂躏,像孺子牛一样,没有怨言,没有索取,只有默默无闻地渡人!记忆深刻的是小时候,我每次过桥,都要牵着大人的手,两眼根本不敢看两边的清澈流水和河底嶙峋突兀的石头,只能紧盯着桥面,双脚颤颤抖抖、小心翼翼地走在桥上,时间犹如凝滞了一般,不知道多久才能过完桥。走到桥的那头,仿佛才经历完生死大考,我都会长长地舒一口气,让紧张的心情放松,然后才能恢复到常态。

今年正月初二,天空阴沉沉的,略有早春二月的寒冷,我们又像往年一样,开车绕道回梨子滩扫墓祭祖后看望年迈的两个舅舅。在拜年、问候、寒暄、午餐后,我们踏上了归程。我特意舍车步行,沿着羊肠小道,一步一步地走近石桥。

一年不见,近四十年都没有多大变化的故乡忽然变得陌生起来。原来的羊肠小道,已经被新修的村级公路拦腰截断。用水泥硬化的公路,把原来孤立的农户、冷清的村庄迅速地连接在一起,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也架起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在这些地段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大货车、小轿车,给整个寂静的山村带来了新的话题和喜悦。尤其是那些崭新的小轿车,今天仿佛闻着了春的气息,清脆地响着喇叭,轻松地在公路上奔驰,给春节带来了闹热,也给串门拜年的村民带来了便捷。原来的小路由于鲜有人行走,其中的一段已经被一人多高的杂草淹没,差一点让我这个识途“老马”迷路。我只好一边用手轻轻拨开野草,一边凭着记忆,仔细寻找旧路。小路蜿蜒曲折,路面凹凸不平,稍不留神,就会跌倒在路边的水田里,成为“落汤鸡”。路虽然泥泞难走,但呼吸着故乡泥土的芬芳,想象着故乡几十年来的沧桑,我感觉分外亲切,不禁想起了鲁迅《故乡》中的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不一会儿,就到了河边。河还是那条河,桥也还是那座桥。两岸翠竹依依,苍松含笑。河水欢快地流淌着,偶尔有一两个附近的农民在河边洗衣淘菜,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很自然地呈现出来,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情图。

脚踩古朴的石桥,眼观潺潺的河水,鼻闻浓浓的年味,沉醉于乡村的美丽,一丝忧虑忽然袭上心头:就如日益延伸的乡村公路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将会毫不留情地替代羊肠小道一样,不能通车的故乡石桥也肯定会毫不留情地被通车大桥取代,到那时,魂牵梦绕、即将被人淡忘的故乡石桥,你还好吗?